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12-155-02
摘 要 “体教融合”是推进我国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则是高校落实“体教融合”理念的现实实践。美国作为较早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国家,在学生运动员管理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虽然中美两国在国情和体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这些经验同样能够为我国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因而,文章就从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学术支持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其对我国高校推进“体教融合”教学改革的启示,即:健全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的目标体系,保障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完善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的规章制度,保障学训时间的合理安排;优化高校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支持资源,保障文化教育的高质量开展等三点。
关键词 高校学生运动员 美国 教学改革 体教融合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要深化“体教融合”理念,继续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并鼓励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为了切实贯彻通知中的上述政策理念,2022年教育部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的意见》,重申了“体教融合”背景下开展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运动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对应的标准和建议。由此可见,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是普通高校贯彻“体教融合”理念,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设立必然要涉及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的问题。美国作为较早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国家,在学生运动员管理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虽然中美两国在国情和体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这些经验同样能够为我国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因此,本文就秉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理念,对美国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进行了剖析,并从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学术支持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其对我国高校推进“体教融合”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健全学生运动员管理的目标体系,保障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开展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目的。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的目标体系,是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的规章制度中,就有专门针对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的目标描述,认为对于高校学生运动员而言,运动员只是他们的业余身份,开展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教育的过程,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美国众多高校也基于NCAA中有关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的规定,制定了各自的学生运动员管理目标。例如:南加州大学开展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创建有助于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环境,引导学生运动员体验完整、丰富、充实的高校学习经历,而不仅仅是运动经历和竞技经历”。位于美国中南部的俄克拉荷马大学开展学生运动员管理的目标是“为学生运动员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最高学术成就、运动成就和个人理想”。
综合NCAA和美国多所高校制定的学生运动员管理目标可以看出,实现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成就只是管理目标中的一部分。在运动成就之外,他们普遍将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学术成就放在首位,且更侧重于他们全面发展和个人理想的实现。这种理念与教育部关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文化学习之余组织开展专业运动训练”“高度重视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时也为国内部分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中“锦标主义”“竞技成绩至上”,以及将学生运动员竞技成绩作为提升学校声誉的途径等错误做法敲响了警钟。高校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运动员”。高校在开展学生运动员管理工作,制定学生运动员管理目标时应始终秉承上述理念,将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杜绝只顾竞技成绩,不顾文化教育的行为。
二、完善学生运动员管理的规章制度,保障学训时间的合理安排
为了将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的目标落到实处,NCAA和美国各个高校的学生运动员管理部门,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例如:NCAA的总章程《大学生运动员章程》中,就对高校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时间、学习时间、社交时间和休息以及课外活动等其他时间做出了规定,见下图1。可以看出,除了休息、课外活动等其他时间之外,学习时间是占比最高的,无论是在DivisionⅠ、DivisionⅡ、还是在DivisionⅢ,高校学生运动员每周的学习时间都要高于运动训练时间。而各个高校在NCAA制定的上述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时间和文化学习时间做出了细化要求。例如:普林斯顿大学针对本校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时间做出了如下规定,即:“每天参加运动训练的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每个星期参加运动训练的总时间不能超过20个小时”。
NCAA和美国各高校有关学生运动员运动训练时间、文化学习时间等的规定,实际上就是将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的目标落实到了规章制度层面,通过规章制度的实施,为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这种做法同样值得我国高校进行学习,部分高校虽然制定了以促进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管理目标体系,却由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做约束,很多时候并没有将该目标落到实处。特别是在遇到重大竞技比赛或者是赛季时,经常会做出文化教育为运动训练“让路”的行为,从而违背了高校学生运动员培养初衷和管理目标。因此,为了杜绝上述问题,高校在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开展学生运动员管理时,同样要注意结合制定的学生运动员培养目标、管理目标,制定科学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保障学生运动员学训时间的合理安排,保障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推进。
三、优化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支持资源,保障文化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为了实现高校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拥有丰富的高校学习体验,确保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质量,美国很多高校都为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专门的支持与帮助。例如:很多高校会为学生的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提供专门的指导和建议,还会为在文化课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有针对地帮助他们制定补课计划、提供导师咨询或者是学术顾问支持,同时针对在规定学习年限内无法完成文化课学习任务的学生运动员提供延长学业年限的政策支持等等,这些都是保障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活动得以高质量,帮助他们提高学术水平的有效举措。
我国在深化“体教融合”综合教育改革,倡导在建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过程中同样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强调要“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确保高水平运动员学生按照有关学业规定完成培养计划”,但在高校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支持方面却有所欠缺。由于学生运动员需要兼顾运动训练任务和文化学习任务,所以有时候难免会在文化课学习中遇到困难,这个时候如果学校缺乏有效的支持,他们就很有可能出现文化课成绩落后,甚至是丧失文化课学习信心等问题。所以,针对上述情况,我国高校在开展学生运动员的管理工作时要注意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积极为学生运动员提供学习支持,优化相关的学习支持资源。例如:根据高校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基础和文化课学习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配置专门的文化课学习指导教师,为他们的文化课学习提供指导;针对学生运动员在不同科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允许他们申请对应教师提供专门学习咨询等等。通过上述做法可为高校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提供广泛有效的支持,确保他们顺利完成文化学习任务。
四、结语
综上,“体教融合”是推进我国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则是高校落实“体教融合”理念的现实实践。为了充分发挥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在高校“体教融合”综合改革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我国高校在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实施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工作时应秉承“兼容并包”的态度,采他国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经验这块“他山之石”,细琢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这块“美玉”,汲取有益经验,打造我国高校“体教融合”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任振朋,李利利,肖丽斌,等.美国高校学生运动员招募问题的治理与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9):26-33.
[2]李丹阳,龙斌.美国大学竞技体育联合会的组织性质及其异化[J].体育文化导刊,2013(03):102-105.
[3]刘茹.基于扎根理论的美国高校学生运动员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1.
[4]杨森,徐建华,吉祥波,等.美国NCAA一级联赛国际学生运动员流动特征及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1,37(06):45-51+2.
[5]陈星飚,郭晓培,梁凤波.国内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2,42(03):86-93.